明天開始連假,祝福大家假期過得開心,而假期中還要值勤的朋友,你們辛苦了,我和我的團隊也還在崗位上,你們不寂寞。我和我的團隊,正在討論這週一在台中空軍清泉崗基地,蔡英文總統主持的空軍勇鷹新式高教機(Advanced Jet Trainer)首飛展示典禮。
自2016年起的殷切盼望,終於飛上青天。「國機國造、自研自製」的新式高教機,是由空軍、漢翔公司和中科院航空所研發、製造,從整機外型設計分析、風洞吹試、藍圖繪製、結構測試、地面整合測試、飛試驗證、部分系統件開發、生產製造組裝、地面輔助訓練系統,到整體後勤支援系統,皆由國人自主完成。
看到勇鷹(T-5)順利升空,我心中固然欣喜,但也不禁感嘆,距離F-CK-1戰機量產生產線關閉,已經過了20個年頭了!
2000年11月4日,最後一架量產型F-CK-1在台中交付空軍,當時,空軍已經取得F-16 A/B型與幻象2000-5型戰機,因而F-CK-1總產量也早已從250架減少為130架,在後續無其他計畫下,隔年整廠產線只好關閉。2005年,為了F-CK-1的升級計畫,漢翔短暫重開生產線生產兩架翔昇機,當時就發現戰機成軍短短十年,零組件已有商源消失的情形。
而在F-CK-1產線關閉後,許多中科院與漢翔研發人員被南韓挖角,投入T-50教練機風洞測試與顧問工作,同樣作為第五代高級噴射教練機,T-50後續開發出F/A-50攻擊機版本,並成功外銷,發展目標與勇鷹相當類似,可以說,由於過去國防產業政策缺乏延續性,讓台灣的航太國防自主之路,在成功起步後就停了下來,耽擱了20年!
因此,在欣喜之餘,有幾點是我想提醒的:
1. 釋商的管理、保防與調查
國機國造除了可自己掌握關鍵零件,增加國防自主性之外,並可增加工作機會與產業發展。所以在高教機首飛之外,我也十分在意《國防產業發展條例》配套法規進度,也期望國防部能廣納各界的意見,盡量完善,特別是機敏專案方面的處理。
2.國防產業需要的支援
國防產業需要政府連續性的投入。比方日本,政府作為日本國防廠商的唯一下單者,持續性地每一兩年穩定開案,給廠商預期性的信心,才有辦法培養這方面的人才與技術,而不是改朝換代、或者是政策轉彎,廠商短時間內就得面臨單位縮編或改制的壓力。
勇鷹的成功試飛,僅是國機國造 「二部曲」 的開始,我期望,未來沿用機體開發 A/T-5攻擊機,或是F-CK-1性能提升與次世代戰機研發上,深耕台中的漢翔公司,都能繼續推動著我國的航太國防產業前進!
3.引入 IV&V 獨立查核、檢驗及認證
IV&V 是什麼?是「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Facility」指『獨立總監造』、『第三獨立查核、檢驗與認證機關』的驗證,由獨立第三者依據各種試驗、計算,做出專業的判斷,在計畫的各階段,檢核並修正成果,以確保品質、安全與功能,符合技術標準與規範,也就是『獨立查核、檢驗及認證』!
我衷心期望,藉由「國機國造」政策,能確保我國航太國防核心能量延續,保護台灣國防自主的力量,培養人才和技術,國防並不僅只是國防,國防一點都不遙遠,國防可以是台灣產業的搖籃!